领克Z10现已开始接受预订,起始价为21.58万,乍听之下似乎颇为亲民。然而,细究其定价,不难发现这一价格实际上已经相当高企。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分析为何说它的定价偏高。
首先必须指出,入门级版本的配置实在是简陋到令人难以直视。400伏的平台和272马力的后置单电机配置,显然已经是吉利使用了四年之久的技术了。71千瓦时自产磷酸铁锂电池组,纯电续航602公里,说实在的,跟竞品一比就显得有点“心虚”。
以小米SU7为例,其续航能力便显著超越,额外提供了100公里的行驶范围。而观察同品牌的极氪007,仅需20.99万就能享受到800伏技术平台和标配的激光雷达,这种性价比的差异实在是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领克还搞了个“超2.8万元五重豪华权益”,什么哈曼卡顿音响、Nappa真皮座椅之类的。
实话实说,尽管这些措施看似能解消费者燃眉之急,却无法真正弥补高价带来的心理失衡。你们觉得呢?
关于车型配置的讨论,领克Z10系列中的五款车有其中三款搭载了400伏电池系统。这一策略明显展示了领克将Z10的市场定位调整至更亲民层面的意图,旨在通过这种配置来吸引更多消费者,从而提升销量。
800伏车型可能就是个“吉祥物”,主要是为了跟极氪拉开差距。不过以吉利的尿性,最终售价肯定会大幅跳水,这点倒是可以放心。
领克采用一种独特的市场策略,先设高价位引发热议,这种做法虽然看似巧妙,实则稍显机智过头。
尽管这确实已成为吉利的典型手法,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这种策略虽然令人费解,却也不得不承认,它带有一种“欲擒故纵”的巧妙之处。
尽管Z10的产品力确实存在,但在如今激烈的新能源市场竞争中,仅有产品力是远远不够的。合理的定价策略和巧妙的营销手段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领克这一策略,实际上是在对消费者心理进行一次大胆的试探。他们似乎相信,通过先设置一个高价位来震慑消费者,随后再实施所谓的“大幅度降价”,这种做法或许能够意外地促进销售增长。
然而,我要指出的是,当代的消费者并非易与为伍。信息如此发达,谁还能轻易被蒙在鼓里?更何况,在新能源车领域竞争如此激烈,消费者的选择极为丰富。因此,如果领克真想拓宽市场,它必须展示真正的诚意和价值。
但是整体来评价的话,领克Z10还是有潜力的。但如果真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光靠这种“欲扬先抑”的套路可不行。
所以我建议车友们先别急着下单,等9月5日正式上市看看具体情况再说。毕竟小订又不排序,多等等又何妨?
最后还是要给一个终极建议:千万别被表面的“豪华权益”迷了眼,也别被高价吓退。
理性看待,耐心等待,相信最终领克会拿出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价格。毕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谁也经不起自己把自己“玩死”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