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2日,欧盟针对中国电动车的调查,终于有了初步结果。其出台的加征关税的幅度,并不像人们想象的一刀切增加办法,而是对于比亚迪、吉利、上汽分别加征17.4%、20%、和38.1%作为临时加征的的份额。同样,也对其它未调查企业与产品,规定了21%至38.1%不等的加征关税份额,使这一次平均关税增加到了26.92%。
起初,在欧盟决定到中国进行所谓的反倾销调查以后,人们一直担心欧盟会不会紧随美国出台更加严厉的征收关税幅度。如果是那样的话,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电动车的出口与国际竞争;更会对欧盟各国消费者形成不公平的对待,这就使欧盟加征关税办法一出,随即招致了包括许多跨国公司、许多欧盟国家反对的主要原因。
应该说,这一次欧盟增加临时性关税,显然不是最后的针对中国车加征关税办法,后续还要根据调查的深入进行以及对待中国车征税以后的反响,必然会有新的举动出台。但有一点是可以看到的,欧盟这次分散性的加征关税,不仅对中国电动车有针对性的影响、而且还逐步形成了“钝刀割肉”的效果,表面上虽然不像美国政府那样露骨,但会造成的长期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这就不能不提醒国内企业有所防范才成。
欧盟不同加征关税做法是出于什么目的
可以说,这一次欧盟能够不辞辛苦的一下子推出了三种不同的加征关税份额,看似有些温和,但所造成的影响,确实长久的!这是因为,出台不同程度的加征比例,不仅可以表现出“所谓公平”的一面、还可以为以后的一系列实施办法埋下伏笔,这确实是欧盟的如意算盘。
在所谓公平的方面,欧盟为出台这一次加征关税办法,进行了一系列非常详细的调查。其中,调查不仅看到了比亚迪销量的一骑绝尘;而且,也意识到了中国其他企业的不同程度崛起,都使欧盟对这一次出台临时性关税,做了很重要的铺垫的同时,也为未来国际市场的竞争做了相应的准备。可想而知,欧盟出台相应的一系列加税办法,显然是有所指的。更是为了阻击中国车的进入,做出的不同程度的应对办法。
、
分别加征关税,为何让欧盟一举多得
可以看出,这一次对中国车所加征的关税比例,从17.4%到38.1%不等,其加征的幅度差异已经超出了一倍以上,这就使欧盟的加征关税办法有了很大的变量。一方面是欧盟出台相应的分比例加征办法,容易搞乱国内制造业的应对出口方式,使其达到了通过可控关税,进一步影响中国制造的目的;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发展能力强的车企“网开一面”,或许也为欧盟以后的市场留有更大余地,这样的做法,用一举多得带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这一次,对比亚迪加征17.4%的关税、对上汽名爵确实加征38.1%的关税,足足差了一倍以上,这在表面上看,是根据目前在欧盟的销售数字为依据,但实际上是从具体竞争力、是从品牌影响等方面来考虑的。其目的就是让同为中国车企自乱阵脚的同时,尽可能多地挑起中国车企相互间的矛盾!这不能不说,是欧盟老谋深算的做法。
国内车企只有更积极的应对才是
考虑到,中国汽车对欧盟出台的加征关税做法,虽然也产生很大的反响,但还不至于像美国征收关税那样的绝情!至少,这是临时性的关税加征,也没有出现将中国电动汽车拒之门外的做法,这都反映了欧洲消费者离不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一面。或许,随着欧盟的松绑,也会让中国电动车的出口从被动变为主动!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已经是挡不住的趋势,这就需要中国车企根据自身特点来应变,并根据国际形势的走向来发展,这才是应对欧盟新出台加征关税举措的有益回应做法。否则,如果不能够据理力争、不能够根据市场变化来先手变化,除了被动挨打之外,更谈不上竞争的主动权!或许,这才是最需要国内企业认真对待的......
凌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