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自从技术发布会亮相以来吸引了不少的关注,无论是各种优异的性能指标还是颇具实力的三电能力都有着一种划时代的魄力,因此外界不少人士猜测小米汽车的定价不便宜。小米汽车售价会很贵吗?对此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一次采访中进行了表态。
据他所言,小米SU7是按Dream Car的标准来设计的,定价有一点贵,价格不可能做到外界喊的9万9、14万9和19万9那么低。同时,他也表示小米不怕卷,SU7在50万内没有对手。小米长时间以来给人留下的一个印象标签是性价比,此次采访再次引起了外界的争论,不少人觉得小米丧失了当初那颗做好产品的少年心。对此你怎么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一谈。
小米为何在此时入局新能源车市场?
当今新能源车市场的火热相信不少读者都有目共睹,在小米之前同为手机行业巨头的华为也通过三种合作模式进入了新能源车行业并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华为的到来也为新能源车行业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这些趋势也在引领着后来者。
趋势之一是对于消费电子行业的公司来说,它们的主力产品手机近些年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的存量竞争阶段。相反,另一个行业新能源智能汽车正处于一个较大的风口上,新能源智能汽车也正在逐步成为智能生活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消费电子行业的领头羊下场布局进入新能源智能汽车行业也成为一股潮流。小米也是消费电子行业的一个巨头,如果不下场做汽车,将来就有可能被时代所抛弃。
趋势之二是汽车行业正在从“机械工业”向“信息电子工业”转变。进入电动化时代,汽车制造的门槛大大降低。硬件、软件和各类汽车服务将会成为汽车行业未来的三项主要的商业模式,“软件定义汽车”也在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汽车行业也会像消费电子行业一样呈现出明显的市场份额头部化特征,小米期望未来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趋势之三是越来越多的用户对消费电子行业的公司做出的智能汽车抱有期待,“你们敢造,我就敢买”的呼声越来越响亮。小米在国内拥有数以千万计的忠实粉丝和用户,他们中的不少人愿意给小米在汽车行业入局的一个机会。
基于对上述趋势的考量,小米选择在此时入局新能源车市场,也坚定了造车的决心。
50万内没有对手,按Dream Car的标准来设计,小米的优势在哪里?
前期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小米自家的智能生态和强大的渠道叠加带来的流量共振效应,这在50万内价位品牌中首屈一指。
智能生态方面,小米推动旗下的MIUI、Vela OS 物联网设备系统、Mina微内核安全系统及车机OS 四套系统的并线研发并发布了可实现人车家全生态的“澎湃OS”系统,这套系统也将搭载在小米SU7的座舱内。
“澎湃OS”系统的一大亮点在于其全面采用统一链接协议,可实现终端、家居和车在内的多设备之间的低延迟深度互联;另一大亮点在于该系统搭载的AI大模型,小米自研的60亿参数大模型已实现端侧部署运行。
小米多年在手机业务的深耕是其开发优异表现的高端化智能座舱车机系统的底气所在。小米集团于2010年4月成立并于2011年8月推出了首款手机。小米手机业务的发展始终坚持“和用户交朋友”的愿景,旗下手机定位亲民、专注于做高性价比产品。“小米社区”等平台也相应成立,方便开发者与用户及时交流,积极响应用户的反馈。
小米一贯坚持高性价比的产品定位。本品牌在2011年-2018年期间主打2000元价位,子品牌红米主打1000元以下价位。从2018年开始,小米开始实施多品牌策略并逐步推动本品牌的高端化变革。变革后,2019年的核心产品小米9售价提升至3000元价位,新机型小米9 PRO 5G 提升至3500元价位。此后,年度新机型小米10、11、13及14均达到了4000元价位。
此外,小米也在积极推动高端化产品的自研自产进程。2019年底,北京亦庄小米智能工厂一期建成投产并用于研发和生产最新的旗舰级手机。昌平二期工厂于2023年底投产,预计可年产超1000万台超高端手机。
从销量结构上来看,小米高端化进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据小米年报所示,2021年3000元及以上价位高端机型销量达到2400万台,在2023年第二季度高端机出货量达到661万台,出货量占比高达20%。
在操作系统方面,MIUI操作系统是小米为中国用户深度定制的核心产品,到2023年为止月活用户已突破6亿,受到了相当大范围用户的认可和喜欢。未来,搭载在小米SU7上的这套全新的可实现人车家全生态的“澎湃OS”系统将逐步接替MIUI系统成为小米的核心产品。
渠道方面,小米从2016年开始从以互联网渠道为主的模式全面转型为销售加体验店的新零售模式,新模式下的零售体验店提供包含产品展示、咨询和现场购买在内的服务。从2020年开始推动渠道下沉,利用授权店的模式向乡镇市场渗透,并在2021年完成了小米之家加授权店的精简改革,实现了门店形象、上架产品和产品价格的统一,这些门店将成为小米汽车重要的协同渠道。
相比于不少新势力品牌在亮相之初车型停留在“云看车”的阶段、门店建设数量少、辐射面不够广给消费者带来的看车购车不方便,小米大量的门店将为消费者在看车购车时带来良好的体验感。同时,线下门店也是产品售前体验的重要一环,通过实车的观看消费者更容易感知到小米SU7 的各方面实力表现,一定数量的直营旗舰店更是有利于提升品牌形象,使得“50万内没有对手”的口号更加名副其实。
小米作为消费电子行业的龙头,其拥有的庞大流量基础叠加小米自家的智能生态和强大的渠道将引发强大的流量共振效应。小米汽车的受众度和认可度是很多新势力品牌无法与之匹敌的,不管一位用户之前有没有了解过新能源智能汽车,他们很大概率会主动地来了解并通过技术发布会的详解初步认可小米汽车,这在50万内的品牌中也是不多见的。
华为和极氪作为竞争对手正在扼杀小米的出路
在小米技术发布会的前一天,竞争对手极氪007的上市及定价的公布相信给了小米SU7当头一击。相较于丰富的配置,007 B级车的车身尺寸带来的震撼最为明显。更加震撼的是其售价,20.99万的起售价打破了不少人对于一辆纯电B级轿车价格的想象力边界。
有了产品力及价格上的强大竞争力,加上极氪品牌的优秀操控标签,007的成功已经是大概率的事情。极氪能够在产品力和价格上做到如此强的竞争力,离不开吉利集团作为一个实力雄厚的主机厂不断摊下来的成本,浩瀚平台的规模化效益也在逐步地展现出来,这正是极氪品牌的底气所在。
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极氪007不论是在性能、外观设计还是配置的丰富程度上都显得更加成熟和全面,彰显了一贯的大厂风范。小米SU7敢于正面挑战极氪007,颇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思,这场挑战最终能否成功告捷正是不少网友心中的疑问。
除了极氪007之外,同级别还有一位相当有实力的竞争对手智界S7。智界品牌虽作为一个新品牌,其背后是同为消费电子行业巨头的华为。华为的汽车商业模式以ICT为基础赋能汽车产业智能化,ICT基础设施业务也是华为最核心的业务之一。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将ICT技术延伸至智能汽车产业,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实现终端和基础设施的互联。
华为汽车业务核心优势在于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打造软件定义汽车。与小米自建工厂不同,第一种是零部件模式,第二种是HI模式,第三种是深度参与的智选车模式。智界因为加入了华为的鸿蒙智行大联盟,获得了华为在产品定义方面的丰富经验,智能的标签从其诞生之初就深深地烙在了消费者的心中。
智界S7在产品力表现上相当有竞争力。价格方面,其24.98-34.98万的售价尚不能称为非常有竞争力,但与华为合作的奇瑞品牌向来有利用海外市场赚钱再补贴国内的价格的经验,日后对价格进行调整使之更加亲民也有着相当大的概率。
小米SU7定价面临的挑战
从小米此时入局新能源车市场的考量和竞争对手的攻势来看,小米SU7在定价时会面临三个挑战。
一是目前新能源市场渗透率在逐步提高,头部品牌的崛起已初显,价格战也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二是造车本身是一个重资产投入的模式,产能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进行爬坡和扩产,定价失误造成的不及预期的销量将带来冗余损失。三是小米品牌自身带有突出的性价比标签,不符合用户预期的定价将对销量带来负面影响。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19岁那年从武汉电子一条街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从装机、焊电路板、BITLOK商业软件到金山软件、卓越网、小米手机,小米汽车或许是他“人生最后一次创业”。因此,他显得格外的谨慎,外界也对他这次创业能否成功持怀疑态度。SU7的定价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次创业的成功几率,可以预期到小米汽车若想冲出重围并在销量上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在价格上一定要来一个大震撼。
小米SU7定价猜测
18.99万的入门版本起售价具有非常大的可能性,这个价格做到了产品力和起量的平衡。单电机长续航Pro版预测售价为20.99万,这个价格正好对应了极氪007入门后驱版的售价。双电机Max版预测售价为22.99万 对应极氪007后驱智驾版的售价。预计还有一个主打性能的至尊Ultra版,预测售价为25.99万,对应极氪007的四驱性能版。
写在最后
无寻处,唯有少年心?小米通过一定的考量选择在此时入局新能源车市场,仍然保持着当年“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初心,首款产品SU7有着自身的优势来满足其50万内没有对手和按Dream Car标准设计的口号。但是华为和极氪作为竞争对手正在扼杀小米的出路,小米SU7在定价方面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小米汽车及SU7未来表现如何?你是怎么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