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团车APP

我的关注 退出登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正文
北汽新能源青岛工厂“散伙”,高合接盘?
2022-08-12 08:2212045浏览

​《车壹条》近日获得重磅消息,北汽新能源位于青岛莱西的生产基地已经处于停工停产阶段,企业部分员工已经提前选择自主离职寻找新工作,部分在职人员正接受当地有关部门的调剂与分流。同时,生产基地本身也在寻找“接盘者”的阶段。


为此,《车壹条》致电多家北汽新能源经销商处,得知EX、 EC系列纯电动车型已经无车可卖,且后续也没有继续生产的计划。这两个车系的主要生产基地,正是青岛莱西工厂。而同样出自青岛基地,并已划归至“北京汽车”的北京EU5、EU7虽然还在正常销售,但并不是所有经销商门店都有现车。


种种迹象表明,北汽新能源莱西生产基地“散伙”并不像是空穴来风,至少基地的生产任务已经大幅度缩减。




此外,壹哥经多方打探,接盘莱西生产基地的,有望为造车新势力“新贵”高合汽车。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21年底,高合汽车背后的华人运通就将中国总部落户到青岛莱西,并在此同步成立了高合汽车销售服务总公司,聚焦高合汽车的研发与销售工作。另据高合汽车官方回复,高合的确有计划在青岛莱西新建生产基地,不过“接盘”北汽新能源生产基地的消息并没有得到证实。




事实上,不论事情的结局走向何方,对于置身传闻中的北汽新能源和高合来说,这个结果都不算意外。


算上传闻中的青岛莱西基地,北汽新能源此前已经建立了包括北京采育、江苏常州在内至少三个主要生产基地,仅仅一期项目规划年产能总计就在12万辆/年以上。这自然是因为,彼时北汽新能源的发展势态确实锐不可当。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股,北汽蓝谷旗下的北汽新能源,曾经有过很长一段巅峰期。2018财年和2019财年,北汽蓝谷分别取得了7329万、9201万的净利润。这其中,北汽新能源品牌连续两年的销量都保持在15万辆以上,稳稳位列第一梯队。




不过成也新能源,败也新能源。2020年后新能源市场格局剧变,全行业在B端订单萎缩、原材料价格上涨、消费需求升级以及疫情的多重压力中前行,而业务格局明显倾向于“B端”的北汽新能源也就成为了最倒霉的人。


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看,上半年北汽蓝谷的累计销量为17010辆,减去极狐汽车6644台批发量,北汽新能源连同“北京汽车”的新能源车型一共销售了1.1万台,平均每个月不过2000辆。这还是在全盘同比增长144.43%的情况下,可见2021年的数据有多惨。


当然其中也有人为原因——对市场趋势的洞察和前瞻性远远不够。依仗B端业务时的用户是租车公司或驾校,后者考虑的无非是经济利益,这就导致北汽新能源始终躺在“温柔乡”里,既不重视品牌价值营销,也不注重C端用户的需求,最终只能看着五菱、欧拉、零跑、哪吒闷声发大财,把入门级电动车市场瓜分干净。



欧拉黑猫、哪吒V、零跑T03和北汽新能源EC,吸引力高下立判


现在,北汽蓝谷明显已经把鸡蛋放在了“高端市场”的篮子里,集中精力把极狐做大做强。


虽然尚不明确这个高端品牌有没有未来,但可以确定的是,极狐抱紧麦格纳的大腿后,北汽新能源铺设的大面积产能确实已经没有用武之地。




至于传说中的“接盘侠”高合,不能说在中国车市大红大紫,起码销量稳定且拥有持续的产品研发与迭代能力,最主要的是至今还保留着“国产电动车天花板”的头衔,在自己独占的细分市场中算得上“活得自在”。


眼下,高合第二款量产车Hiphi Z也已经进入了上市倒计时。不论从资本界还是品牌价值的角度,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生产基地,完全合情合理。


所以实际上,这件事基本就是“理想接手北京现代工厂”的复制版本,其中的逻辑也很简单:商业领域本就存在朝代更替,江山易主。你们“传统车企”做不好,自然会有新生力量替代你。


而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行业变革加速,相信类似的“资源洗牌”还会随时发生。


61
4
相关车系
北京EU5 12.99-17.19万
哪吒V 7.99-12.38万
发表评论 4
0/5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