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鹏宇
“留给极狐破局高端新能源的机会窗口期只有1-2年。因此,极狐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也必须迅速做出改变。”
即便上半年业绩出现明显的复苏迹象,但是北汽蓝谷副经理、北汽新能源常务副总经理樊京涛的忧患意识仍没有改变。与其抱有相同看法的,还有北汽蓝谷经理、北汽新能源总经理代康伟、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极狐汽车总裁王秋凤等一众高管。

刚刚公布的2022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北汽蓝谷在多重承压下呈现出不错的财务数据,公司营收大幅提升至34.79亿元,同比增长42.76%;现金流量净额提升至20.5亿元。
虽然接近22亿元的净亏损相较去年同期有所加大,不过考虑到“水涨船高”的研发投入,以及极狐品牌实打实的464%销量同比增长(零售4976台),北汽蓝谷的整体经营情况算得上在持续回血。

然而从新能源汽车行业,尤其是赛道拥挤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来看,“时间”的确是北汽蓝谷主力品牌——极狐汽车的最大敌人。即便5月7日上市的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车型,已经通过和华为的深度绑定呈现出了高光时刻,但是必须要承认,极狐的品牌知名度还没有因此得到质的飞跃,这是极狐在“窗口”关闭前亟待解决的事。
而在最新一次的北汽蓝谷媒体沟通会上,北汽蓝谷和极狐汽车显然笃定了决心,他们的战略是在营销和技术上双管齐下,向市场发起正面强攻。
研发全面发力,用技术“正面突围”
“整体体系能力,特别是在几个比较核心的竞争力板块,我们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在和媒体的交流中,代康伟表达了对极狐汽车技术底蕴以及研发实力的自信。
在常人眼中,仅有3款车售卖的极狐算不上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产户”,虽然产品竞争力有目共睹,但是目前还不能说有多么强烈的“不可替代性”。不过从内部视角看,在各方面都有技术积淀,且有完整自研能力的极狐绝对是“实力大于名气”的一个。

除了平台、三电领域、工程、智能网联板块、电子电气架构,以及产业链合作等方面都在进行技术突围之外,此次官方透露,北汽蓝谷还在着手打造最强力的“杀手锏”——滑板底盘。
“滑板底盘项目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也是我们为了应付市场迭代越来越快。这项技术可以大大缩短我们的研发周期,很大程度上节约我们的研发投入,有助于我们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增长。”代康伟表示。
具体来看,北汽蓝谷正在研发的滑板底盘能够覆盖A、B、C级宽/窄车、高/低车、SUV、MPV、OneBox等车型,同时能够把车型研发时间缩短50%,研发费用降低70%,生产效率提升30%,整车零部件的开发也可以减少60%工作量,车辆验证工作量减少工作量50%。
虽然尚且不清楚这套技术方案是100%自研,还是和阿尔特等新兴技术企业进行合作,但可以肯定,北汽蓝谷在“滑板底盘”技术上的布局绝对算是抢先。一旦技术研发成功,每款车的开发周期和研发投入都将拥有长足的进步,产品迭代速度也将突飞猛进。
更重要的是,它将作为“首批量产滑板底盘”的车企被更多消费者所了解。要知道,用技术建立的先发优势,是后期其他竞争对手很难追赶的。

除此之外,北汽蓝谷的研发创新还包括“以用户为中心打磨产品”的思路。去年年底,北汽成立了400人团队规模,专门负责洞察用户需求的部门,只为让产品定义更精准。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互联网思维”造车。
可以想象,一个有研发制造基础,舍得技术投入,并且造车思路越来越开放的企业,的确会在面向新能源市场的“正面强攻”时多出几分胜算。
坚持营销破界,打开品牌知名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不能让顾客看见自家的金字招牌,自然没办法让用户买单。所以对于极狐汽车,乃至任何一个高端汽车品牌来说,都要持续去做品牌塑造,获取流量与声量,从而打开整个品牌的知名度。
不过精准获取流量密码谈何容易?在此之前,极狐也并非没有在营销上做出尝试,但最终收效甚微。紧跟华为的热度,却远不如问界贴得紧;费心费力宣传麦格纳工艺,殊不知用户根本不知道麦格纳是何许人也。
这其实并不是营销不够走心,是太过认真从而一头扎进了专业领域当中,不经意间远离了群众认知。

然而从今年开始,极狐很明显已经在打法上彻底转变。拍板举办崔健的演唱会,应该是极狐第一次尝试和文艺圈跨界合作。但就是在这样的尝试下,独家冠名的崔健“继续撒点野”线上演唱会创纪录地吸引了超过4500万位观众的围观,点赞量突破1.1亿,这对极狐汽车来说绝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们家邻居跟我发朋友圈截屏,全部都是那天晚上的海报,下面评论说‘极狐品牌不错,我现在开始有点喜欢它了’”。王秋凤说到,“我们会发现这些优质的内容、优质的IP可以跨越年龄层、跨越阶层,能够更多地走进用户心智。”
此外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极狐与北京国安联合发布的“绿荫充能计划” ,以及今年七夕节当晚蓝色港湾举办的“极狐行动2.0北京站”。这些都是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直接,而且更容易让人兴奋的营销打法,对于拥有这些“大众爱好”的观众或消费者来说,极狐无疑是一个有魅力,有品位的汽车品牌。

总结起来,极狐汽车正在发力的,实际上就是其他竞争对手也在做的事。想要从零开始塑造一个高端品牌,并推动品牌的长期发展,一方面是要靠营销和用户运营,另一方面自然要靠产品,除此之外很难找到其他手段。
其中的关键在于,自身的成长要超越友军。这就像跑马拉松一样,跑得快的人才能生存下来,跑得慢的人即便有进步也会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而在技术研发以及产品推广上有条不紊的极狐,就是在努力让自己跑得更快一些,侵略性更强一些。不说成为大部队的“领跑者”,至少争取在新能源窗口关闭前,锁定一个晋级席位。